2005年8月30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教你荡双桨 助你赴新岸
本报记者 蔡亮

  大墙内的服刑人员最欠缺的是什么?这不难回答:欠缺文化知识,欠缺为人处事的道德理念,欠缺生存的基本技能……针对服刑人员中普遍存在的种种“欠缺”,今年省十里丰监狱开展了“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生存)专项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学会用知识改造头脑
  四监区的犯人张某平时最不爱读书看报,可最近他却没事就捧着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一个劲拽着民警问个不停。看看他的床头,《法律知识读本》、《大墙律师》、《服刑指南》等书籍叠得老高。小张说,自己之所以犯罪,很大程度上还得归结于文化程度低,不懂法律。像张某这样爱上读书的服刑人员如今不在少数。为了改变服刑人员不重视学习、不善于学习的习惯,监狱推出了以“学会学习”为主题的读书明理活动,组织服刑人员阅读各类书籍,交流学习体会,同时还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此检验、巩固学习的效果。“我们的目的是让服刑人员树立‘读书使人明理,学习使人进步,把刑期当学期’的改造理念。”十里丰监狱教育改造科副科长凌利华说。
  学会用道德规范为人处事
  “我为什么会犯罪?我想给大家讲讲我的经历,希望你们不要走我的老路。”台上,一名服刑人员声情并茂地说着,台下,数十位服刑人员聚精会神地听着。为使服刑人员深刻认识陋习与恶习的危害,监狱结合正面宣传和反面警示,推出了以“学会为人”为主题的文明风尚教育活动。通过黑板报、墙报、征文演讲比赛等,让服刑人员讲述自己的故事,以现身说法相互警示。
  此外,为了提高服刑人员的处事能力,正确对待和处理与民警、罪犯、家属之间的关系,监狱推出了以“学会处事”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巡回讲座和“如何正确行使权利,维护合法权益”大讨论。监狱派出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到监区巡回讲课,帮助服刑人员理顺改造中的各种关系,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改造观和健康的改造心态。
  “事实证明,这一系列活动确实提升了服刑人员为人处事的伦理道德标准。”凌利华高兴地说。不少服刑人员都对当初犯下的罪行表示了深刻的忏悔,甚至还有一些人专门写信给被害人请求他们的原谅。三监区的赖某两年前在义乌一家服装厂做工时,偷盗了老板刘某的财物。最近他写信给老板表达悔意,还附带寄上了自己的改造成绩。没想到刘老板不仅回信原谅了他,还欢迎他出狱后回到厂里工作。服刑人员戴某因故意伤害造成被害人双腿残疾。他也通过书信向被害人表达了深深的歉意,还把自己在改造中获得的奖金寄去。
  学会用技能赢得新生
  二监区的张某还未出狱,就被义乌一家箱包企业盯上了。原来,张某不仅具有中级缝纫工资格,还拥有初级电焊工的证书。张某乐呵呵地说:“我的机遇完全是监狱给我的。”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如果没有生存技能,重新犯罪的机率会大幅度增加。针对罪犯回归社会将要面临就业生活、婚姻家庭、人际交往等实际问题,监狱又推出了以“学会生存”为主题的多项教育培训活动。
  监狱首先邀请衢州市劳动社会保障局的同志向服刑人员介绍社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就业形势发展趋势。同时举办了各种技能培训班,使尽量多的服刑人员获得社会承认的各种资格证书。各监区还积极开展罪犯岗位大练兵、大比武,争当改造标兵、劳动能手活动,使他们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如今,已有十多家社会企业与监狱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意向,由监狱当“红娘”为罪犯牵线搭桥,推荐就业。据了解,目前已有200多名服刑人员签订了就业意向书,为今后的新生铺平了道路。